主动求变、主动应变,提高留德适应能力
个人介绍:
张二飘:中德1621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成功升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研究生。第一届中德学院学生都是从各个学院选拔出来的,现在应该叫凯劳学院,我记得总共是60个人,因为当时选拔需要面试,因为之后要学习德语,所以要求英语成绩需要好一点,我记得是黄老师和李校长面试的我,也算是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面试,关于面试的内容我记不太清了,但是记得当时紧张的感觉,之后我记得是陆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被录取了,很幸运我成为了中德学院的60分之一。
一、语言学习靠日积月累,自律是根本
刚开始学习德语我记得是在A教还是D教,从德语字母开始学习,确实德语要比英语稍微难一点,但是我感觉英语和德语是相通的,学习德语要有1格 2格之类的,每个单词还要有阴性阳性,复数形式也不一样,这也算是和英语区别比较大的一点吧。当时学了1到2个月,也算是入门了,之后我们就搬到中德学院去了,当时1个星期有4天都要学习德语,之后才知道大学生就很少要在星期六还要上一上午的德语,当时确实有点痛苦,别的学院的学生星期都在玩,我们60个人还要加班学德语,当然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学了一年之后甚至感觉自己比德语专业的学生德语要好,总之就学习而言,自律比较重要。
大二上学期,我们要考过德语B2才能去德国留学,为了冲刺B2,周末和暑假都是强化学习,,在1到2个月的努力之后,我顺利通过了B2考试。
二、全方面适应生活,全方面提高自己
人生没有上限,只有不断尝试,才会发现自己有无限的潜力。2018年9月份,我们抵达德国,我是和另外3个同学在学校附近合租了一个房子,刚开始作为一名做饭新手,记得当时做什么都要往菜里面加生抽和老抽……比较难吃,后来多学学多做做自然做得比较好吃了。
虽然过了B2,我们要在1年内通过C1考试,当时我们30几个人在凯劳语言班学习德语,当时教我们的是一个德国老太太,和中国学习德语不一样,她比较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找报纸让我们分享自己的看法。之后比较侥幸过了C1的考试。
三、转换学习思路,主动求变、主动应变
在德国上的第一节课是MINT,就是和德国学生一组做物理实验,比较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每一个实验老师都要求我们写Protokoll(实验总结),通过这个总结,我们可以知道德国人是怎么写论文的,对之后的学习规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课还有projekt,有的是以PPt展示形式向老师汇报项目。有的则是几个人一组,进行上机模拟数据。有的课就是每次都要去上,因为老师讲得都很具体,不会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发问,这点和国内不太一样。和德国老师发邮件选课,选题目之类的,要注意自己的用语,不要直接说我怎么样怎么样,你必须给我这个题目(可能你不是那个意思,但是教授可能会理解错)这样你这个课估计就悬了,有问题第一时间给老师认真解释。
我碰到的德国人都很友善,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问他们,他们会很耐心解释,当然自己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找找兼职,学习着融入德国人的生活。实习的话,多去找找公司的网站,投简历,写求职信。
关于研究生申请,每个学校要求也不一样,需要提供自己的成绩身份证课程描述之类的,我觉得课程匹配度比较重要。德国的研究生不需要考试,但是对前期学习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一环扣一环,每一步都需要规划好。
最后希望学弟学妹,无论是留德还是在国内深造,都能学有所成,回报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