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体验恋爱,由校心理咨询中心主办,机械学院、凯劳智能制造学院承办的 “自爱,无需等待”主题心理讲座于3月14日在学生事务中心壹书屋拉开帷幕,本次讲座邀请到南汇精神卫生中心徐林群医生主讲,学校各学院同学踊跃参与。
讲座伊始,徐林群医生就幽默地问同学们,“应该怎么找女朋友呢?”,“怎么讨女朋友开心呢?”,“想象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在这期间,同学们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爱情故事,有的甜蜜、热情、安稳,有的艰难、曲折、痛苦。同学们都对自己的恋爱经历进行了回忆与深思。
徐林群说道,爱情是美妙的多巴胺产物,充满诱惑、魔力,相爱是一件艰难但被向往的事。在多巴胺的催使下,我们渴望拥有、体验爱情的滋味。爱情是两颗心灵互相向往、吸引、达到精神升华的产物,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她向同学们介绍了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亲密:彼此喜欢、理解和期待。在一段关系中,和对方在一起感到轻松和舒适,两个人有契合感和信赖感;激情:心动和性吸引。基于性吸引力,看见对方会有高度亢奋的一种心跳的感觉;承诺:愿意发展稳定的长期关系。有意愿将关系进行下去,并且考虑未来。
随后,徐林群老师还讲述了几个在爱情中迷茫、误入歧途的个人案例。也许是感到可惜,亦或者是感到不平,同学们不禁唏嘘。她解释道,我们在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单纯只因为外表。如果我们想要和对方在一起,第一件事情是成为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一棵大树,而不是小草,当根扎得足够深的时候,无论周围的风怎么吹,都不会被吹倒。
然而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的择偶观虽然总体上是健康积极和理智的,但稳定性略低,很多同学会很容易接受别人,往往对方说什么就信什么,交往一般都非常迅速。
主要原因如下:
注重情感:注重情感体验和交流。
注重仪式:注重形式,表面化。
不稳定性:成功率较低。
自我感觉强:对自我敏感,在意他人评价。
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对方成为自己的终生伴侣,俗称结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爱?
学会自爱。我们要做的是去享受爱情,享受爱与被爱的过程。爱可以是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或赠与礼物,也可以是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每一个让你感受到美好幸福的瞬间都是爱。而我们要永远记住,学会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对方,男女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思想、审美都值得被包容。同时,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边界和底线,保护好自己。
那么在感情遇到危机时,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其实,失恋未必是坏事。我们可以将分手当作一场告别。徐林群老师说道,生命的过程就是一段经历,只不过我们希望通过恋爱的方式让这个经历更有意义、更加的丰富多彩而已。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执着,在分开时好好说再见。
好好告别,好好说再见,然后各自向前看,去迎接未来的美好、捕捉生活的乐趣、尝试新鲜的事物、追寻自己的生活轨迹。分手可以是平静的也可以是撕心裂肺的,不管是什么样,我们都不应该长期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要合理宣泄,要相信时间是治疗失恋的一剂药方,失恋不等于失败。
徐林群老师讲了很多的案例,同学们感同身受,纷纷表示,不应畏惧爱情的开始,更应正视自己的内心,好好爱自己再好好爱他人,希望在匆匆的节奏中,慢慢等待遇到对的人然后携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