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 第四届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在上海电机学院成功召开

浏览:16作者:2023/10/08 05:45

2023年10月6日,第四届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在上海电机学院成功开幕2023年是上海电机学院深入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奋进年”,也是建校70周年的“校庆年”。本届论坛以融合、创新,聚焦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题,是上海电机学院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积极探索国际化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措举,也是站在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机遇挑战,学校拓展对德合作、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放办学新格局的重要体现。

此次论坛围绕“工业4.0与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德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国内外高校的实践与探索”等议题展开研讨。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业界得到了高度关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院校、机构、知名企业100余名代表参会。论坛一共两天,主要分为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参观学习三部分。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电机学院凯劳学院院长刘军主持,上海电机学院副院长杨俊杰为论坛致辞。杨俊杰在致辞中指出:中德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已成为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对话平台,有效促进了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上海地方应用型高校,上海电机学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的发展战略,走产教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2021年,学校与德国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上海电机学院凯撒斯劳滕智能制造学院”获教育部批准。上海电机学院凯劳智能制造学院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唯一一所应用技术本科层次的产教融合型的中德合作办学机构,是学校服务上海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战略需求、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国际化的创新举措。2022年,学校成立了上海电机学院德国研究中心,2023年,学校成立了临港新片区德企联盟,并召开了第一次德企联盟大会。学校抢抓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的优势,不断贴合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对产业结构和学科布局的调整,充分发挥在中德合作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办学优势,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融合,以建设一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目标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发展。中德论坛就是协同政、校、企多方育人的重要体现,更是学校开放兴校、走国际化产教融合特色之路的重要举措。相信今天论坛的开幕,必将拉开了中德两国校、企、政多方协同、继续深化合作的新篇章

来自临港新片区发展改革处(统计处)处长吴群峰,作为第一个发言代表,带来了《临港新片区发展及产业布局》,他强调,经过四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并介绍了临港基于开放的“OPEN”基因,目前已形成“6+2”前沿产业体系,未来临港新片区将从开放型的制度体系、开放型的功能平台、开放型的科创生态、开放型的产业体系以及开放型的营商环境5个方面,推动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开放的临港,世界的临港。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上海优势、临港模式、电机品牌”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的上海电机学院,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有力。

      本次论坛共有15场主题报告,其中来自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等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共4场,主要围绕宏观层面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展及产业布局、上海智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和思考、中德高校的动态发展、智能制造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等问题进行。来自德国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等德国高校的代表分享共2场,主要从专业角度出发,聚焦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机械工程类专业、电气工程系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从德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实践视角,为国内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德国经验”。如何学习德国先进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在中德对比与德国经验借鉴中,立足本土化进行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自上海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合肥学院、上海电机学院4所国内高校,分别就各自高校进行的高水平“双元制”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如何通过打造一流中德合作国际交流中心进行国际化的产教融合等进行了5场主题报告交流。

此次论坛还邀请了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公司、腾讯云科技有限公司、伦茨中国4家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进行主题发言。从具体企业的角度,展示了企业智能制造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

本次论坛为上海电机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 由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联合主办,上海电机学院凯撒斯劳滕智能制造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德企联盟承办。是上海电机学院通过中德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不仅促进了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上海临港地区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电话:+0086-21-38221208

邮箱:guozy@sdju.edu.cn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Copyright ©2016-2018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