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在生活学习中,想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有没有在平时遇到一些努力很多次却还是不够的情况,会不会因为这个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又焦虑又疲劳,慢慢的就会开始否定自己?没关系,我们要直面问题,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本期心海拾贝为大家介绍一个心理知识名词: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而由此引出的习得性乐观则可以帮助我们正视这些困难,为我们的生活拂去阴霾,迎来阳光。
一,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心理学角度,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缺失、动机水平下降、情绪不适应等心理现象。当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二,习得性乐观
而在学习上,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会因为在某学科上或其他方面,失败受挫太多太多次,自信与精神支柱从而逐渐被碾碎;或者有同学因为不良的归因方式,错误地评估自己的实力,失去自信;或接受到不恰当的评价,自信与自尊被打击,也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陷入这种情况,也是很多人变得“丧“的原因,但我们也能根据事实来寻找让自己乐观的依据,摆脱这样的困境。
三,如何获得习得性乐观?
1,获得习得性乐观,首先需要战胜许多悲观。战胜“永久性悲观”,同学们要知道一件坏事的发生并不一定变成永久的坏事,并不会永远出现在自己的人生中无法解决,或许一个问题在当前看来很严重,但也要相信它是可以被解决的,并做好计划,尝试一步步着手解决,可以试着像“习得性无助”里暗示自己不行一样,反过来一点点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一定可以。
2,其次战胜“普遍性悲观”,一件坏事的发生也并不一定会扩散到所有的事情上、在一个领域发生的坏事也不会扩散到所有领域上。
3,最后战胜“个人性悲观”,不要把一件坏事的发生归因于自己,妄自菲薄,坏事不一定就是由于自己的品格或者所谓“命运”引起的。要获得习得性乐观,我们可以反驳悲观念头,在已发生的事实中寻找乐观的一面,让人更有可能采取行动改变事情的性质。
4,而我们该如何具体战胜这些悲观获得习得性乐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塞利格曼提出的“ABCDE”模型。
A代表困境(Adversity),需要我们思考最近遇见的一个困难或问题。
B代表观点(Belief),需要我们在思考时如实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C代表后果(Consequence),需要我们思考以上记录下来的想法所产生的后果和行为,并分析这样的想法能否给你带来积极的行动。
D代表质疑(Disputation),质疑并挑战自己的观点,思考记录下来的想法并在生活中寻找反例。
E代表激励(Energization),结束对自己观点的挑战和质疑,体会当前的感受。也许会感到更有活力和动力了,也许会认为最初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可以解决的,也许会更乐观地迎接让自己最初望而退却的问题。
这个方法也许不会让大家突然变乐观,但能引导自己减少悲观情绪,帮助我们应对焦虑和压力,指引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也许有时候运气没那么好,那就试试勇气吧,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勇气。总要相信,美好的事情在自己的努力下即将发生。
要相信自己面对的问题一定可以解决,你一定是可以做到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引用:https://mp.weixin.qq.com/s/9sei4Zkn9IX203FGjovS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