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德语:Hochschule Kaiserslautern, HSKL)创建于1971年,其前身是莱茵兰州应用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cation Sciences Rhineland Palatinate),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坐落于德国西南部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Bundesland Rheinland-Pfalz),拥有凯撒斯劳滕、皮尔玛森斯和茨威布吕肯(Kaiserslautern, Pirmasens and Zweibrücken)三个校区,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最大的应用技术大学之一,传承了160多年的工程教育传统。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电气工程、机械制造、物流等专业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中均名列前茅。
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现有6300余名在校学生和约565名教职员工,下设应用工程科学学院、应用物流科学和高分子科学学院、建筑和设计学院、企业经济学院、计算机和微系统工程学院等5个学院。学校在产学研融合方面特色鲜明,该校与行业之间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加速了其战略发展。
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以应用为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有50多个专业,领域涉及自然、工程、设计、经济、计算机和通信等学科,具备应用型、复合型和灵活性的特点,紧密联系莱法州地区经济发展。
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了ACQUIN认证(www.acquin.org)。该校是2017年第一个在莱茵兰-普法尔茨联邦州得到系统认证的应用技术大学。和单个专业认证不同的是,系统认证覆盖了对整个大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评估。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资质也受到中国教育部的认可。
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产学研融合方面特色鲜明。学校作为当地经济合作伙伴与公司合作进行了大量主要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和开发,在公司的支持下,很多学生积极参与技术转化实践。例如,作为德国“KOSMO”(Kooperatives Studienmodell 合作培养模式)项目的成员单位,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校企合作制度和体系,在学生实习实践、协同培育、产学研融合等领域经验丰富,各专业与当地企业紧密联系,在课程设置、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根据就业体系的需求变化及企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形成理论教学实践导向鲜明,实训课程占主导的课程模式。课程教学采用以知识和技能单元相融通构成的模块化授课方式,以促进普通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的融合,保证了较高的教育质量。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除了理论学习以外,还得完成不少于20周的企业实习。
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资助的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Kaiserslautern)、科布伦茨应用技术大学(Koblenz)和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Trier)三方合作的开放式工程基础实验室(OML)联合项目,在自然和工程基础学科中联合开发和实施混合学习实验室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率。学校致力于应用型研究及其技术转化,与行业之间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解决了本科生教学、教师学术深造和开展应用研究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战略发展,提升学校社会竞争力。
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重视国际化建设,积极推进国际化交流,已与全球逾百所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合作领域不断扩展,从师生互访、教师研修到专业合作、学生海外实习,力求使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